課程講解 相見歡---開門見山 取個鳥名,大家相互認識 | 1.學員介紹 2.課程介紹 3.選舉幹部 鳥是生態的指標動物,由取鳥名過程,提升對生態觀察及解說的興趣。 |
認識台灣的生物多樣性 | 生物多樣性:是生命變化的程度。這可以是指在一個區域、生物群系或行星範圍之內的基因變化、物種變化或生態系統變化。 |
戶外教學-水環境教學-桃園地區埤塘生態導覽 | 桃園一向有「千塘之鄉」的美名,境內星羅棋布的埤塘,曾扮演水利灌溉及儲水的重要角色,儘管今日盛況不再,但各地陸續推動埤塘再造運動,就是要完整保存埤塘的文化、生態、景觀休閒等功能,並推薦給民眾此一珍貴的埤塘資源。 北橫沿線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,生態更是豐富。境內包括了低海拔與中海拔的自然生態分布。以大溪為起點的低海拔地區,於頭寮、慈湖地區,可欣賞到鳥類、昆蟲與蛙類的棲息景況,熱愛生態觀賞的同學千萬不能錯過。這裡也有豐富的水源,如石門水庫、大漢溪、頭寮大池,使得大溪成為一個山明水秀的度假勝地。 |
戶外教學(與第三週合併上課) | |
認識台灣的青蛙 | 台灣是個賞蛙的好地方,分佈於台灣的青蛙和蟾蜍共有33種,就密度而言,台灣在世界的排名是數一數二的。根據外型特徵,台灣的蛙類可分成四大類。 |
植物的觀察與紀錄 | 針葉樹或是闊葉樹 落葉樹或是常綠樹 單葉或是複葉 葉片邊緣有無鋸齒 葉脈走向如何 葉片在枝條上排列的方式 葉片的質感、顏色 |
戶外教學-走讀參訪康莊休閒農業區及十一指古道 | 位於大溪的康莊休閒農業區,是一處讓人身心放鬆的靜隅,休區內融合閩南及客家特色,不僅匯聚了多元的人文風情,更有著豐富的自然生態,從食農教育、生態導覽、農村日常到DIY手作,近年來康莊休區內多家農場慢慢延伸出多項農事體驗及導覽活動,感受城市快節奏轉鄉村漫步調、一家同遊親近大自然的好去處! |
戶外教學(與第七週合併上課) | |
公民參與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仿生學與物候學介紹 | 仿生學(Bionics)是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領,生命科學、物質科學理學、資訊科學、腦與認識科學、工程學、數學系力學及系統科學等學科的交叉學科的一門科學。1960年由美國的J.E.Steele首先提出。仿生學這個名詞來源於希臘文“Bio”,意思是“生命”,字尾“nic”有“具有……的性質”的意思。仿生學研究生物體的結構、功能和工作原理,並將這些原理移植於工程技術之中,發明性能優越的儀器、裝置和機器,創造新技術。 |
戶外教學--- 金瓜寮溪生態導覽 | 蕨類步道是坪林著名的一條綠色休閒路線,步道沿著金瓜寮溪岸,以溪流景觀及蕨類生態著稱;沿途除了清澈的溪流相伴外,豐富的植物景觀也是一大特點,有竹、杉、蕨類、野薑花等等,再配上沿途設置的導覽解說牌,除了介紹許多蕨類植物的小知識,也對金瓜寮溪溪岸的地質風貌、生態景觀做了詳盡的說明,是相當富有寓教於樂意義的親子步道。而鄰近的坪林老街、茶葉博物館,則提供了與茶相關的美食與知識,坪林地區向以茶產業聞名,而老街閒適的步調、店家不時飄散出來的茶香,也讓深秋時節造訪的步道之旅,憑添了一抹甘醇。 |
戶外教學(與第十一週合併上課) | |
台灣鳥類生態介紹與影片賞析 | 介紹台灣特有種鳥類及鳥類之欣賞、保育及研究 |
認識公民科學家 | 「公民科學」這個詞彙在台灣出現僅約10年光景,尤以在2010年後較為常見,近期研究發現公民科學在保育、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遷研究上應用最廣,其中遷徙鳥類與蝴蝶是最受歡迎的生物類群。 |
戶外教學---五酒桶山及營盤生態環保公園生態走讀 | 五酒桶山名稱的由來,有一傳說是:昔日當地蔡姓人家有五個兄弟喜愛喝酒,常帶著酒甕上山喝酒作樂,五個人酒量大,喝酒都以桶計,地方傳為美談,於是稱這座山為「五酒桶山」。另一種說法是:這裡的山區谷地有一座池塘,以前村民常牽牛來此飲水及洗澡,因此被稱為「牛水桶山」,後來演變變成「五酒桶山」。 |
戶外教學(與第十五週合併上課) | |
認識桃園大圳與石門大圳 | 桃園大圳,原稱八塊厝中壢附近埤圳,為台灣日治時期重要水利工程之一,由總督府日籍韓裔的技師張令紀設計,興建幹線及12條支線串連埤塘。1913年,桃園發生嚴重旱災,1916年動土,1924年竣工,翌年5月22日舉行通水式,1928年各蓄水池與給水幹線的工程正式完工。 |
認識台灣穿山甲 | 台灣有一種會捲成球的吉祥物叫「穿山甲」,俗稱「台灣鯪鯉」、「拉厲」(台語),也在IUCN瀕危物種紅名單中。穿山甲是夜行性、穴居型的哺乳類動物,以螞蟻為食,遇到危險,會將身體捲成球狀,靠堅硬的鱗片保護自已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