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造八德文史景社區圍籬 | 1. 讓學員簡短自我介紹、互相認識。 2. 本期課程內容介紹、分組和報告方式說明。 3. 八德區:兒童玩具圖書館、八德大湳森林公園(戶外體驗場域)、八塊厝(市集場域)。 4. 第二到八週手作作品安排、確認和群組設立。 |
今日風手作作品: 懸浮保麗龍 - 雲中月 | 1. 康達效應(又稱附壁作用)是指流體(水流或氣流)遇到障礙物(例如保麗龍球),流體會沿著障礙物曲面流動的現象,並產生推往流體方向的作用力。 2. 生活觀察: a.對吸管吹出不同力道時,保麗龍球舞動的情況是如何? b.保麗龍擺放的的位置,它舞動會有什麼不同呢? |
今日風手作作品: 紙杯滑翔翼 | 1. 馬格努斯效應是環境中的氣流作用在一個旋轉的物體上(例如旋轉的籃球),造成往上偏或往下降的力量,就能見到物體在空氣中運行的軌跡。 2. 生活觀察: a.想過棒球投手怎麼投出變速球?或是足球員踢出在空中轉向的球? b.旋轉和加速如何達到平衡穩定? |
今日風手作作品: 指尖迴旋鏢(溜飛機) | 1. 輕薄有角度的紙片,如裝上滾動翼在天空中一直飛,是氣流對旋翼施向外作用力產生力矩(夾角大約45度),使指尖迴旋鏢轉向,因此迴轉一圈再度回到手中。 2. 生活觀察: a.如何讓球體飛行時間增加?(例如高爾夫球) b.如何讓流動力學善用於可再生能源利用? |
今日樂手作作品: 麥芽鼓(又稱蕃薯鼓、夫拉希鼓) | 1.先人運用智慧,透過裝置簧片,使得手搖產生旋轉發出聲響,農業時期孩童時常聽到街頭小販,沿街叫賣的聲音鐘,是「古早」有趣好玩且富有值得探討意義的時代。 2. 生活觀察: a.聽過「古早」叫賣聲嗎?請舉例。 b.能舉幾個裝置「簧片」發出生的器具嗎? |
今日樂手作作品: 波浪鼓(棒棒糖鼓) | 1. 戰國時期的一種打擊樂器。鼓的外圈有對稱的2個小鼓錘,單個式的鞀稱為波浪鼓或撥浪鼓,為賣布小販的響器;雙鼓式的鞀稱為貨郎鼓,為中國近代挑擔子賣針線的人的響器。 2. 生活觀察: a.中式和西式的鼓有什麼差別? b.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響器有哪些? |
今日樂手作作品: 嬰兒吊鈴 | 1.風鈴約掌心大小、開口向下的碗型式吊掛在屋簷下方聆聽音色,或設置田邊嚇走鳥獸;入山採野菜攜帶聲響避免熊靠近。適合家中的裝飾品,讓生活空間營造更舒適、更加有趣歡樂。 2. 生活觀察: a.風鈴一般都是掛在哪個方位?其用意為何? b.風鈴有除病除魔的功效嗎? |
今日樂手作作品: 雨聲筒(含小兒推拿) | 1.一種體鳴樂器中最簡單的敲擊樂器,最傳統的雨棍一般是仙人掌雨棍。它外型是適中的長棒,於中間空心部份,填入植物種子、細鐵珠、膠珠、砂粒等充填物摩擦為製造聲音的民間生活實用器具。 2. 生活觀察: a.生活中,您對聲音的敏銳度如何?b.雨聲筒和雨有關嗎?c.聲音對嬰幼兒的啟發如何? |
公民參與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社區營造 - 戶外參與(室內討論) | 1. 體驗攤設置設計 2. 討論活動設置攤數?幾位關主執行?是否設定整體活動主持人? 3. 製作體驗禮:平衡鳥、彈射風箏、手中炮 |
社區營造 - 戶外參與 | 1. 集合地:八德大湳森林公園 2. 體驗攤設置:讓學員邀請自己的家人或讓前往活動空間的民眾,參與各體驗攤在課堂手作的遊具完成體驗(體驗禮:平衡鳥、彈射風箏、手中炮) |
「手作遊具」(社區營造 - 影集) | 《歡迎光臨 等你來家1》(選3集觀賞並設計題目討論) |
「手作遊具」(社區營造 - 文本編輯) | 1. 社區營造 - 文本編輯教學(參考資料建議檔案:巷口博物館共七集) 2. 各組討論 |
「手作遊具」(文化創意 - 文本報告) | 1. 社區營造 - 文本報告並各組互相打分數 2. 蒐集下堂課文化創意(產業)- 國內和國際新聞 |
文化創意(產業)- 國內和國際 | 1. 臺灣五大文創園區和2024年度盛會:巴黎文化奧運、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、臺灣文博會、臺南400(蕭瓏文化園區)、關子嶺溫泉美食節等介紹。 2. 米「類」博物館發想 |
文化創意(產業)- 轉譯 | 1. 國立新竹美學館和中華民國遊戲協會介紹 2. 試做電子書 |
「手作遊具」課程檢討 | 1. 課程檢討 2. 文化創意(產業)案例:大園番婆蜂場和龜山樹葡萄酒 |
成果展準備週 | 期末成果展準備或排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