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程簡介、相見歡 | 講師介紹、學員相見歡、自我介紹、幹部推選、課程介紹及戶外教學時間地點討論。 |
觀埤圳灌溉系統與自然環境 | 1.概觀與分享桃園台地埤圳系統。 2.概觀桃園埤圳與自然環境。 |
埤圳分類與構成 | 1.埤塘種類與功能。 2.圳路種類與功能。 |
(戶外課)埤圳系統文化景觀 | 1.三層圳埤塘的拓墾 2.埤圳文化景觀的價值 |
(戶外課)埤圳之農村地景(與第四週合併上課) | 1.三層埤圳歷史脈絡 2.觀三層埤圳農村地景 |
埤圳與農田水利發展 | 1.千塘之鄉的形成。 2.農田水利組織的變遷。 |
(戶外課)埤圳與農村信仰 | 1.水利祭祀與農民信仰 2.三層圳與福安宮 |
(戶外課)新福圳的農村文化(與第七週合併上課) | 1.新福圳與水中土地公 2.新福圳的工程開發故事 |
公民參與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埤圳系統的脈絡與發展 | 1.桃園大圳建設與埤塘整併 2.埤塘與農地的消失 |
埤塘調蓄與串並聯 | 1.埤塘水資源應用 2.埤塘的農村文化 |
(戶外課)埤圳產業與綠能 | 1.圳路微水力發電 2.埤圳與里山倡議 |
(戶外課)埤圳與生態產業的結合(與第十二週合併上課) | 1.八德生態埤塘的埤圳景觀 2.觀八德生態埤塘的生態資源 |
後村圳的農村文化 | 1.水利組合階段的故事。 2.戰後農村文化的變遷。 |
(戶外課)氣候變遷與埤圳轉型 | 1.埤塘的滯洪功能 2.埤塘的多功能營運 |
戶外課)大漢溪與桃園埤圳(與第十五週合併上課) | 1.大漢溪的水資源運用 2.大漢溪的多元效益 |
桃園大圳百年變遷 | 1.桃園大圳灌溉效益。 2.輔助其他標的用水效益。 |
成果展準備週 | 期末成果展準備或排練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