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週 | 1 | 課程介紹與色彩學 | 1. 講師自我介紹、課程簡介。 2. 認識水彩繪畫的材料、用具、水彩紙及基本運用講解。 3. 介紹打稿的方法,沾水筆的使用,在上色前打下良好的基礎,以及介紹在平面上產生立體感的視覺原理。 4. 介紹色彩學,以及受到色彩學影響的繪畫史與學派。 |
第二週 | 2 | 基礎練習I—技法 | 1. 水彩技法介紹,混色、洗色的練習。 2. 水彩三大技法,重疊法、縫合法、渲染法。 3. 常見的水分控制錯誤。 4. 將這些重要技巧熟練後可以混合運用在自己的創作上。 |
第三週 | 3 | 基礎練習II—立體感 | 1. 雙色圓球的技法練習,學習光線與明暗交接線對應的角度與邏輯,定位亮面、灰面、明暗交界線、反光、陰影。 2. 立方體的技法練習,使用淺色塑形,深色做變化,區分面與面的關係。 3. 使用薄塗濕染的技法,將上一堂課的綜合的技法帶入立體的呈現。 |
第四週 | 4 | 基本應用練習水果I—檸檬 | 1. 延續上一堂幾何物體的練習後,將前三堂課的概念與技法,實際運用在現實中的水果。 2. 畫一顆完整的檸檬。 3. 將雙色圓球的技法運用在檸檬上。 4. 學習找出相對應的光影。 |
第五週 | 5 | 基本應用練習水果II—香蕉 | 1. 畫出香蕉,圓球與立方體相容的特性。 2. 高彩度的水果,在暗部彩度也很高。 3. 對比色搭配的運用。 |
第六週 | 6 | 材質I—玻璃酒瓶 | 1. 許多人造物的粗糙度很低,比如金屬、玻璃材質。 2. 自然物類似的質感為水滴。 3. 畫出玻璃酒瓶的質感練習,強調對比度大銳利的高光與漸層的暗面。 4. 分析透明物光影關係的邏輯。 |
第七週 | 7 | 材質II—夢幻甜點 | 1. 甜點看起來好吃,除了討喜精緻的造型,在繪畫上運用淡色的粉色系也會讓甜點看起來更療癒。 2. 在水彩裡粉色系是運用大量的水稀釋後的顏色,經營粉色系的練習也能更好控制水份的運用 3. 白色物體顏色的活潑,也常常見於插畫的運用。 |
第八週 | 8 | 材質III—花卉 | 1. 花卉的表現運用濕畫的技巧。 2. 以及洗色出花瓣的表現。 3. 慢慢染上花瓣漸層的暗面。 4. 觀察紙上濕度要在何時上色的時機。 |
第九週 | 9 | 公民參與週 | 社大辦公室安排之講座或活動 |
第十週 | 10 | 簡約風景 | 1. 描繪白沙岬燈塔。 2. 簡約的風景能將室內靜物學習到的立體感,帶到室外。 3. 表現天空的空曠與地平線的關係。 |
第十一週 | 11 | 錦鯉水池 | 1. 使用留白膠遮住想留白的部分。 2. 放心大膽的渲染背後的風景,不再費心的刻畫想留白的邊線,使得飛白筆法或是渲染法後更自然融入背景。 3. 去除留白膠後可以繼續繪製乾淨的留白區域。 |
第十二週 | 12 | 海景 | 1. 繼上一堂課留白膠的運用,本次再加入特殊溶劑與礦物顏料的運用。 2. 強調水彩特有的自動性技法,讓水彩自己畫畫。 |
第十三週 | 13 | 藍色街景 | 1. 學習分析兩組街景明暗色塊,整個畫面為一個整體而不是物件的分佈。 2. 區分整體大色塊的明暗分佈,在做細分,使複雜的風景具有整體空間感。 |
第十四週 | 14 | 彩色街景 | 1. 延續上一堂課的分析練習後,使我們理解街景的空間如何放置暗面得到更和諧的整體感。 2. 運用繪製彩色的街景,並安排上色的先後順序。 |
第十五週 | 15 | 點景人物 | 1. 寫意的點景人物,在風景畫裡具有畫龍點睛的效果,除了能表示風景與人物的比例訊息,也能讓觀眾有帶入感。 2. 本課教學點景人物的姿態,以及各組人數量不等的單位如何表現。 3. 很少被留意到的重點,好好練習能讓風景畫的美感大大提升。 |
第十六週 | 16 | 在地街景 | 1. 綜合前前兩堂的分析練習,分析自己帶的圖片, 2. 搭配點景人物,將日常的風景運用在繪畫上。 |
第十七週 | 17 | 創作作品 | 綜合本期的課程所學,以及運用生活週遭收悉的素材與風景來自由創作。 |
第十八週 | 18 | 成果展準備週 | 期末成果展準備或排練 |